米乐M6APP2月19日上午,记者前往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,远远便望见漫山遍野的枇杷树。刚见面,龙华村党总支杨利贵就喜滋滋地说:“目前来看,今年枇杷挂果情况不错,是近两年的最好水平。”
米易县是全国知名的早熟枇杷基地,所产枇杷在全国上市时间最早。龙华村是米易县有名的“枇杷村”,全村种植枇杷7000余亩。虽然距县城只有7公里,但该村地处二半山区,缺乏灌溉用水曾是其面临的一个难题。如今,靠着一项用水制度,该村枇杷树“喝足了水”,村民也不再为用水犯愁。
“小心脚下,当心被绊倒。”说话间,杨利贵带着记者走进枇杷林,只见一根根黑色管道在林间纵横交错。指着地上一个小盒子,杨利贵卖起了关子:“这里可藏着村里的‘重点保护对象’。”
打开小盒子的盖子,记者看见盒子里有一个阀门。杨利贵介绍,村里的生产用水来自周边的晃桥水库,水被引到山上的蓄水池后,再通过管道流进枇杷地里。大大小小不同口径的水管构成一张供水网,为枇杷种植供水。
水来之不易,相比之前的大水漫灌,如今村民们只需轻轻拧开自家地里的水阀,细密的水流就能精准直达每棵枇杷树。据介绍,龙华村全村高效节水覆盖面积达7000亩,实现了枇杷种植区全覆盖,能够节约1/3的灌溉用水。
攀枝花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徐显德说,近年来,攀枝花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工作,推广喷灌、微灌等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,启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、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项目、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等,“水资源怎么分配,怎么利用,都要在心里打着算盘,细细盘算。”
龙华村7组村民翁明康是村里的“资深”管水员,从2014年开始,每年12月到次年6月,他的手机里就多出4个闹铃提醒,“上午8点和下午2点开水,中午12点和晚上6点关水,雷打不动。”
不同于如今的秩序井然,10多年前,村民们常因抢水发生矛盾,“白天地里干活,晚上熬夜守水,还时不时吵架,甚至打架。”说起从前的遭遇,村里的种植大户聂坤直摇头。
实施高效节水项目整村推进后,怎么让项目真正用起来、用得好,成了村里的重点工作。“得有制度,有人管。”杨利贵回忆道,想来想去,村上制定出“阳光用水”制度——对果树灌溉统一安排,什么时间用水,用多长时间,一张表让人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但保障枇杷灌溉用水,还有效化解了果农用水矛盾。
同时,13个村民小组实行“管水员”竞争上岗,村里按每年每棵树1元钱收取管理费。除了按时按点关开水阀,全村42名“管水员”还要负责早晚清洗阀门、管道回填等日常维护工作。
每年11月,村里要召集村民代表和“管水员”开述职会,不履行职责的或失职的就可能被“辞退”。“虽说麻烦点,但是大伙儿用水都方便,操点心也没啥。”翁明康笑着说。(陈姝妤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)